2007年11月4日星期日

漲風吹起了

國內吹起漲價風,據報導,由於乳製品的國際原料價格飆漲,導致奶粉產品起價,漲幅高達10%;石油與天然氣、大道過路費明年醞釀起價,其中過路費調幅最高是10%;國家能源也計畫向用戶徵收附加電費。


其實,今年內多種食品、日用品和服務已起價了,這包括香煙、美碌、咖啡及奶粉、罐裝汽水和食品、麵粉等,漲價幅度不一,而面類食品的漲幅介於20%至25%,漲幅高過經濟學家所預測的2%全年通貨膨脹率。各類消費品漲了又漲,漲幅又高,已使小市民吃不消。


上述消息廣泛引起消費者關注,因為擔心通貨膨脹壓力增大,導致錢不夠用的日子來臨。如果通貨膨脹效應進一步加劇,導致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,最終全國各階層民眾都受影響,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更是百上加斤。


導致通貨膨脹壓力增加的因素包括需求拉動、強勁的經濟成長、成本推動或者國際原料價格飆漲,我國物價飛漲的導因是甚麼?如何應對?這些問題值得國人深思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全世界都關注國際原油價格不斷走高對經濟所帶來的壓力,我們還記得2005年7月,當國際原油價格突破60美元時,政府宣佈汽油調升10仙至1令吉62仙,後來汽油價於2006年3月再度調高30仙至1令吉92仙,油價飛漲所帶來的影響深遠。


有經濟學者認為,11月的國際原油價格已突破81美元,這是通貨膨脹的先兆,如果高油價的趨勢持續下去,油價明年很有可能再調高。油價高企的問題要是持續下去,全球經濟成長可能放緩,必對我國經濟造成巨大傷害,油價上漲後航空業、運輸業首當其衝,國內消費力量也勢必大受影響。


政府通過國內貿易及消費部在市場上嚴格監督物價,取締起價的商家攤販的同時,有必要採取措施,提供津貼協助低收入者,否則降低貧窮率的目標將遇到阻力。


政府有必要檢討為何每年都批准一些獨營公司如大道公司起價,即使這些大公司每年都賺大錢,因為這些措施的確是加劇成本,引發物價上漲的原因之一。


物品樣樣漲價,情勢看樣子已無法避免,國人能夠做的事情就是做合理的消費,貨比三家,不要盲目購物,同時謹慎理財。 (星洲日報/有話直說•作者:黃建榮•2007.10.12)

没有评论: